集团首页 回到旧版 English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优秀案例-安全工程系

来源: 时间:2025-09-05 点击数:

在六年的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指导过程中,安全工程系初步实现了从摸索尝试到流程固化、从聊天交谈到同伴学习、从紧抓学分,关注专业考研等关键点到指导员工学习、生活、科研全方位的方式转变。在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深刻的主题内容,主题内容要能贯穿于员工四年学习、生活、科研点点滴滴中,才能推动本科生导师制活动高质量的实施。可以重点在情感疏导、答疑解惑、双创结合三个方面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工作。

解北京副教授

(1)立德树人

情感疏导,以突发应急事件为背景,将师生互动建立在有温度的信息传递上。四年老员工活中个别员工家庭可能会出现意外的变故;公司“双一流”团队建设也常有新政策出台,如“本博直通车”政策、国外交流学习项目;甚至社会或周边的突发应急事件如新冠病毒、员工意外事故等也会给员工带来情感上面的问题,这些可以作为突发应急事件背景开展员工的情感疏导,及时、坦诚、充满正能量的交流可以将师生互动建立在有温度的信息传递上。比如:采用集体交流分享家庭成员关系,一张全家福来介绍谁是你最崇拜的人;采用单独谈话消除个别员工家庭出现意外的变故影响;采用利弊原则分析相关公司政策,鼓励员工确立提升自身能力才是根本途径;采用网络会议交流疫情期间学习境况,给予及时学习方式指导。

一张全家福主题交流---导师制员工交流

2020.6.1导师制员工云上交流

                                                                                         

新冠疫情期间---腾讯会议交流2020.4.20

(2)学业指导

答疑解惑,以学业进程变化为主题,将师生交流建立在有效的解决问题上。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本科生导师也一样。员工四年的学习生涯中会面临大学自主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专业方向选择、考研就业抉择等等问题,以学业进程变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有效解决员工疑惑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很好的指导时效和实效。比如:采用推荐观看英国记录十四个孩子的不同人生的纪录片-《56up》,以主题会议交流探讨的方式激发员工尽早投入到学习中的热情;采用高年级员工与低年级员工相互答疑解决学习方式转变和专业方向的选择问题,并邀请优秀员工分享经验;采用介绍课题组已毕业的师兄弟从哪个公司来、读研后到什么岗位上去的交流主题解决考研和就业抉择的问题。

经验介绍主题----科研项目实施分享2015、2016级

                                                                                         

读研交流主题---课题组通讯录

(3)创新能力

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目前已经实现本科生导师制员工与老员工创新训练项目无缝对接,并逐步形成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保证两项工作的有机结合。具体做法有三:(1)让同学们走进实验室,动手开展实验,并培养大家的实验动手能力;(2)针对科研中的问题,鼓励大家完成1项专利写作工作,并支持优秀的创新申请专利,激发员工的科研热情;(3)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训练,鼓励导师制员工将研究成果变成科技论文,并协助投稿发表。

创新发明方法Tirz理论同伴学习---2018、2019级

                                                                                         

学科竞赛获奖---导师制员工2015级李力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导师制员工2017级陈安东

(4)指导成效

解北京老师的第一届本科生导师制员工是2013级,是公司试点的第一届员工,截至2019级共指导31名员工,毕业的员工中11人攻读硕士学位,1人入伍。读研的公司包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体育365官网、中国矿业大学。指导本科生导师员工发表核心论文1篇、获得第五届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老员工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三等奖1项、授权实用性专利3项:一种集束式电缆井火情探测线缆(ZL201922274049.7)陈安东(员工排名1)、一种建筑物电缆井火情探测装置(ZL201922278478.1)陈安东(员工排名1)、一种用于SHPB动态标定的组合式传感器端部安装装置(ZL201922144592.5)张祺(员工排名1)。


指导成效


  


徐超教授

(1)指导思路

徐超老师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标准,努力做塑造员工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目前共指导47名本科生,其中近三年指导32名,构建了“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纵向链式学习科研团队,根据不同员工特点、不同学习阶段分别制定具体的指导计划,在学业规划、专业辅导、科研探索以及品德培育等方面实施全过程、定制化、个性化指导。

(2)亮点做法

立足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学科和安全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老员工创新训练内涵建设为抓手,实现创新训练与平台、课题、团队“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使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落到实处、细处。老员工开展创新训练,离不开高层次平台的支撑,本人鼓励员工积极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及仪器设备,开展相关科研创新训练;将本人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委托课题中的部分研究任务摘出来,交给参与创新训练的本科生完成;以科研任务为导向,将本科生与部分博士生、硕士生组建纵向链式学习科研团队,手把手教授实验仪器操作技巧、论文和专利撰写方法等。通过“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显著提升了员工的协同创新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拓宽了员工视野,并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目前已指导完成国家级和校级老员工创新训练项目8项,完成了“煤矿井下螺旋式水力机械扩孔装置”“同时测定多煤层瓦斯压力的装置及方法”“‘欣创’联合防掉钻装备”“高瓦斯煤层以孔代巷瓦斯高效抽采技术模式”等多项作品,并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老员工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3)指导成效

基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平台,通过强化老员工创新训练内涵建设,显著提升了员工的协同创新素质、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近年来,指导员工先后获得省部/行业级学科竞赛奖励8项,包括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老员工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2项(2020、2023)、“挑战杯”首都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银奖1项(2022)、“挑战杯”首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2019、2021)、中国国际“互联网+”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2项(2020、2021)、北京市老员工节能节水低碳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1项(2022)。基于此,候选人荣获公司“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奖”2次,并多次获得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杜锋副教授

杜锋老师自担任本科生全程导师以来,始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将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认同感、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他常说:“做国家需要的科研,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使命。”

杜锋老师高度重视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品德修养,始终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导师工作的全过程。他通过讲述行业先锋事迹、分享个人科研经历,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理想。他注重与员工的日常沟通,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与成长需求,成为员工眼中“既严谨又亲切”的引路人。

杜锋老师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特点与员工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他鼓励员工“多看、多读、多思考”,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学术思维的训练。通过定期组织学术沙龙、读书报告会、科研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他尤其注重低年级员工的专业启蒙与高年级员工的科研能力提升,形成“阶梯式”培养模式。

杜锋老师积极引导员工参与科研项目与学科竞赛,将课堂所学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他指导员工参加“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老员工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全国老员工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等多项赛事,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他所指导的员工中,多人以员工作者身份发表SCI/EI论文,参与科研专著校对与撰写工作,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从大一新生入学至大四毕业设计,杜锋老师全程参与员工的成长过程。他定期与员工面对面交流,了解学业进展与生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支持。在他的帮助下,多名员工成功保研至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或进入特斯拉等知名企业就业,多人获北京市星级志愿者称号,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本科生导师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看到员工在科研中突破自我,在竞赛中斩获佳绩,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是我最大的欣慰。未来我将继续坚守育人初心,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校址:北京市海淀区公司路丁11号 邮编:100083

版权所有:亚洲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